發表於: 25-November-2005 at 1:41am | IP Logged
|
|
|
這件事原本與貝類無關, 而是起因於聯合報的一篇報導, 被網友轉貼在台灣水肺潛水世界-潛水討論區, 並引起廣泛討論, 不過後來有當事人出來爆料說這位聯合報記者根本是亂寫, 這讓我想起之前也有記者不明就理, 看到寄居蟹背瓶蓋, 就一口咬定是人類撿光貝殼所致, 不僅是誤導大眾, 更是扭曲事實, 人家說媒體是台灣最大亂源, 我也有所同感, 希望若有記者朋友看到以下報導, 應引以為鑑, 茲就報導內容與當事人反駁內容轉貼如下:
============報導內容===============
中研院請吃珊瑚礁魚 氣炸美海生專家南茜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屏東縣報導】
國際知名的海洋生物專家南茜諾頓連續兩天在墾丁潛水後,昨天下午她納悶的說,為什麼墾丁海底珊瑚很漂亮,魚卻這麼少?她說墾丁海洋保護有待加油,因為海底珊瑚正逐年衰退。 前天晚上中央研究院請她到墾丁一家海產店吃飯,店家把珊瑚礁魚上桌,她當場發脾氣,指怎麼可以吃珊瑚礁魚,國外先進國家珊瑚礁魚是受到保護,沒有人吃的,做陪者滿臉尷尬,那一盤珊瑚礁魚整盤都沒有動就下桌。 南茜諾頓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我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學術諮詢委員,前天她由中研院研究員等人陪同到墾丁南灣潛水,昨天到萬里桐潛水,並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學者、官員舉行座談會。 她說,首日在南灣潛水後,發現為什麼墾丁珊瑚這麼漂亮,但魚這麼少。昨天再到萬里桐潛水,她認為墾丁不但珊瑚衰退,魚也不多。 研究員戴昌鳳說,萬里桐的珊瑚覆蓋率已衰退到15%。 南茜說,如果台灣不保護,也可能在近10年,珊瑚覆蓋率降到5%,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她說,造成珊瑚衰退的原因是珊瑚生病、藻類太多、珊瑚白化、過度捕魚、汙染,因此墾丁落實保謢海洋保育區、禁捕珊瑚礁魚、汙染防治都是當務之急。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李養盛說,墾丁汙水處理設備,已完成南灣及墾丁兩處,接管率都在90%以上,今年將完成大光地區的汙水接管。 至於南茜說南灣珊瑚漂亮,但魚很少,應該不可能,因為有珊瑚就有魚,他支持大家一起合作保護海洋生態,但也不要影響漁民生計,對於毒、電、炸魚及取締魚網,管理處都落實執行。
============反駁內容===============
南茜真氣炸了嗎?還是嗜血媒體真可怕!
原本對於這則新聞我不想有太多的回應,因為對於回應ㄧ則錯誤的新聞報導,根本就是在浪費生命,我不如專心做我的研究,推我的保育工作。但是,看到我鐘愛看的“環境電子報“竟然在未查證的情況下也引用某報“中研院請吃珊瑚礁魚,氣炸南茜“聳動的標題,在11月21日刊出ㄧ篇“盲求稀魚珍饈, 吃垮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報導。這樣的錯誤ㄧ再的在網路上流竄,連環境電子報號稱公正的網路資訊都淪陷,實在讓我感嘆“媒體是今日台灣的亂源“這句話的真實性。也讓身為主辦人的我,不得不必須跳出來還原當日真實的情況,不然中研院與珊瑚礁保育的招牌真的是砸了! 這是我還原九月二十七日的情況: 九月二十七日我們ㄧ行人在台北研討會行程結束後南下南灣與墾管處做珊瑚礁生態考察,其中包括Nancy Knowlton與Hiro Fukami兩位國外學者。而這兩位是我多年的合作夥伴,我早已知道Nancy對珊瑚礁魚類的警示。當晚在南灣用餐之前,我謹慎的與餐廳老闆再三的叮嚀不要煮任何珊瑚礁魚類,包括鸚哥魚、石斑魚、臭都魚等等。在整晚的菜餚中並無這些被我點名的魚類,但ㄧ道米粉湯中卻出現了“汽歸“(刺河豚)的肉。Nancy當場並無反應,直到隔天她才對我說出應該連刺河豚都不應該吃。當時她並無不悅的神情,在後續幾天,我們的餐點中皆無魚類的菜餚。況且當晚用餐時,並沒有任何的媒體在場,記者如何能清楚Nancy 在 “在餐館大發脾氣“呢?。而且除了米粉湯外,我們並無任何ㄧ盤魚的菜,何來媒體所述”那盤魚沒有人下箸“的情形?除了豐富的想像力之外,就是用盡煽動、嗜血的形容詞。況且,當Nancy接受記者訪問時,還有許多論點值得撰寫,但並沒被採用。 台灣現今的社會充滿了不經查證的消息,經過媒體渲染後,造成社會的不安與衝突。雖然這篇報導出發點都是為了珊瑚礁生態保育,希望大家不要吃珊瑚礁魚類。但是嗜血式的報導,實在是對原本保育的美意打了折扣,同時傷害到其他相關單位的努力。然後,不經查證的轉述引用,讓原本的傷痕更深。 各位聰明的潛友,在你失去理智,歇斯底里的謾罵之前,請你至少寫個e-mail(acropora403@yahoo.com.tw) 或是打個電話(02-27899549)查證下。不然就不要浪費時間。有空去海裡撿撿垃圾,會比較好些! 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 副研究員)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